二战经典之第聂伯河会战

1943年8月中旬,苏军为了收复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顿巴斯和基辅,夺取第聂伯河右岸的各登陆场,发起了第聂伯河会战。

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从行进中渡过第聂伯河,成功夺取了基辅东南约140公里的大布克林登陆场。

此时,德军组织起强大的力量发起反击,经过两轮交战,苏军的进攻受挫。

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和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决定将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德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基辅北侧。

他们命令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等主力部队悄然返回第聂伯河东岸,并沿战线隐蔽行军,在基辅以北约40公里处重新渡河,从柳捷日登陆场开始攻击。

为了掩盖这一行动,苏军颁布了暂停进攻、转入防御的假命令,并故意将该命令传递给敌方。

与此同时,苏军还制造了全线转入固守以及从大布克林重新发动进攻的假象。

在这些假象的掩护下,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到目的地。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后开始退却并转入防御,利用中间地区的河流屏障顽强阻击,试图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以东的重要经济区。

德军在纳尔瓦河、维捷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和莫洛奇纳亚河一线加紧构筑工事,建立了一条被称为“东方壁垒”的战略防线,其中第聂伯河一段为防御重点。

苏军的参战兵力包括中央、沃罗涅日、草原、西南和南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63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1200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余辆,作战飞机2850架。

此外,还有亚速海区舰队和敌后游击队配合作战。

二战经典之第聂伯河会战,二战第聂伯河会战,为何是苏军1944年战略反攻的序曲?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克卢格元帅)与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E.von曼施坦因元帅)共计兵力约12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

在兵力和武器上,苏军具有明显优势。

整个会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红军彻底击溃了德军,开始从大卢基向亚速海展开强大的进攻。

苏军的基本战役将在西南乌克兰实施,目的是消灭敌军东线南部集团,取得第聂伯河的登陆场,从而完成收复全部右岸乌克兰的任务。

面对苏军全线的强大攻势,希特勒指挥的德军被迫在各防线转入战略防御,努力防守已占领的领土,阻止苏军的进攻。

第一阶段(1943.8~9),苏军向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和顿巴斯实施进攻,破坏了德军在这一地区的防御计划。

8月13日,苏联西南方面军首先发起顿巴斯战役,16日再次从北顿涅茨河的登陆场转入进攻,至9月22日前协同南方面军收复顿巴斯,并推进至第聂伯河。

8月18日,南方面军转入进攻,突破德军坚固的米乌斯河防线,8月30日收复塔甘罗格,至9月22日前扩展至莫洛奇纳亚河。

8月23日,草原方面军收复哈尔科夫后,继续向第聂伯罗夫斯克发起进攻,激战9月下旬收复波尔塔瓦。

德军难以阻挡苏军的快速进攻,9月中旬被迫退守“东方壁垒”,企图固守右岸乌克兰,维持对关键经济区域的控制。

希特勒于1943年8月11日指令迅速构建战略防御区,从楚德湖开始,经过各大河流,直到亚速海,为德军构建牢固防线。

整场战役充分展现了苏军在克服重大江河障碍和应对敌军强劲防线方面的高超军事才能。

在第聂伯河战役后,乌克兰的经济和战略基地逐步收复,为后续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看看苏俄的硬核雕塑

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纪念碑,尤其有许多令人震撼的雕像。例如,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巨型纪念雕像就令人印象深刻。作为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这座雕塑常常吸引游客。

乌克兰基辅也有一座高大的雕塑,矗立在第聂伯河西岸,向东俯瞰1941年发生的历史性战役,战争牺牲者超过60万。

其他地方,如塞瓦斯托波尔及其水手和士兵的雕塑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讲述了在战争中坚韧不拔的英雄故事。

在这些雕刻中,还有纪念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消防员雕塑,它们体现了不屈的精神与奉献。

这些雕塑,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承载着历史与情感,许多时候是对英勇事迹的致敬。

二战第聂伯河会战,为何是苏军1944年战略反攻的序曲呢?

从战役结果来看,第聂伯河会战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消灭的德军数量,而是苏军成功克服了自然障碍,增强了士气。

这场持续四个多月的战斗,涉及了双方接近400万的军队,前线长度超过1400公里,最终苏军解放了重要地区,包括基辅。

同时,苏联军队建立了新的指挥体制,并加强了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为战斗增添了动力,提升了士气。

随着德军防线的崩溃与基地的收复,苏军

二战经典之第聂伯河会战

1943年8月中旬,苏军为了收复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顿巴斯和基辅,发起了第聂伯河会战,以夺取右岸各登陆场。

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成功渡过第聂伯河,并在基辅东南约140公里的大布克林登陆场取得了突破。

面对德军强大的反击,苏军经历了两次重要战斗后,进攻未能如愿。最高统帅部和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决定转移主要攻势至德军防御薄弱的基辅北侧,命令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等主力悄然调回第聂伯河东岸,秘密向北推进,并在距基辅约40公里处重新渡河,从柳捷日登陆场发起攻击。

二战经典之第聂伯河会战,二战第聂伯河会战,为何是苏军1944年战略反攻的序曲?

为了掩护这一行动,苏军还发布了一个假暂停进攻的命令,让敌人放松警惕。同时,他们制造了全线防守和准备重新发起进攻的假象,以确保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

在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后开始退却,企图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东岸的重要经济区域,并在多地勤构筑以“东方壁垒”为名的防线,其中第聂伯河段被作为重点防御。

苏军的兵力总计超过263万,拥有各类武器装备,德军则有124万人员和相应的现代化武器。显然,苏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据明显优势。

整个会战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3年8月至9月),苏军对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积极进攻,成功击败了德军的防御计划,并收复了顿巴斯区域。第二阶段(1943年10月至12月),双方为争夺第聂伯河右岸的登陆场展开激烈争斗,苏军最终成功收复基辅。

看看苏俄的硬核雕塑

总是打仗的国家,纪念碑不会少。苏联/俄罗斯遍布战争纪念碑,尤其是在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雕塑。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持续了数月,数万壮士在此牺牲,建立大型纪念雕像更是应当之义。

基辅的雕塑同样硬核,面向东侧,铭记历史上那场决定性的对决。虽然乌克兰对这尊雕像持有不同看法,但它的存在无疑是对历史的激励。

伏尔加格勒与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高度超过自由女神像,显示出苏俄建造超大型雕塑的热情。

二战经典之第聂伯河会战,二战第聂伯河会战,为何是苏军1944年战略反攻的序曲?

在塞瓦斯托波尔,有一座被称为“水手与士兵”的雕像,纪念在长达半年的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而其他地标性雕塑则在无形中感怀那些伟大牺牲。

《莫斯科保卫战》和《战争与和平》等电影展现了苏军在伟大战役中的不屈精神,而许多雕像则永恒纪念着这一切。

二战第聂伯河会战,为何是苏军1944年战略反攻的序曲?

总结来说,第聂伯河会战并不在于打败多少德军,而在于苏军成功渡过这一重要自然障碍,标志着他们战斗能力的提升。

这次战役不仅是重大的战略胜利,也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的基础,其背后是对士气和战斗精神的有效调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