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书的形成与发展与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及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最早的书籍形式可以追溯到在石、木、陶器、青铜等材质上的铭刻。纸莎草的使用,为书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1. 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的纸草书卷首次出现,成为最早的书籍雏形。这种纸草书卷的形式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现代书籍的概念。
2.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称为“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提到:“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简策主要用竹木作为书写材料,是纸发明之前的主要书籍形式。
这种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而稍宽的长方形木片称为“方”。将多个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册),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称为“编”。
3.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史记》等,均以竹木书写而成。后来的书写材料逐渐转为缣帛,称为帛书。《墨子》中提到:“书于帛,镂于金石。”
4. 公元前2世纪时,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作的纸,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便是其中之一。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后,改进了纸的制作工艺,开始将纸张作为书籍的主要材料,逐渐替代了竹木书和帛书。
中国还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7世纪初期,雕刻木版的印刷技艺在中国已被广泛应用。到公元10世纪,册叶形式的书籍开始流行,逐渐取代卷轴,成为全球书籍的普遍形式。
5.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最早实现了活字印刷,并将这一技术传播到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等地,极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与文化的交流。
6. 18世纪末,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印刷技术也机械化。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大幅提高了印刷能力,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根据历史记录,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使用纸莎草纸制造书籍,而到公元1世纪希腊和罗马则开始使用动物皮记录法律和历史,都代表着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复制过程由人工完成,成本极高。
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教会、大学和贵族拥有书籍的使用权。直到15世纪谷登堡发明印刷术后,书籍才逐步成为普通大众能够负担得起的物品,从而实现广泛传播。步入20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书的出现打破了纸质书的局限,成为书籍发展的新趋势。
书籍让我们得以了解历史,如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美丽的汉赋、唐诗、宋词等,都得益于古代书籍的传承。
中国最早的书籍可追溯至商代,使用竹子和木头制作。而在纸张和印刷术普及之前,书写主要依靠竹木的狭长小片,用于记录。《说文解字》中对“设”和“计”的解释更进一步揭示了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设”意为施陈,从言语入手以完成特定目标;“计”则强调思考与计算的结合。这为理解“设计”的多维含义提供了基础。